1stviiijasmineNov 20, 2016斷斷續續的,總算有了個人網站的雛形,以後會在這邊分享想法,不單在畫畫的層面,而是所有我的構成。 圖中的畫是前年重執畫筆的時候,第一幅的臨摹,它在一個聖誕派對送到陌生人的手上了。
回到基本步viiijasmineOct 27, 2016 看著比較清閒的日程,是時候思考與學習了啊。九月份到東京的時候認識了最傳統的手藝,買了一些些天然礦物顔粉,礦物粉在調配後就可以成為日常所見的水彩,塑膠彩等等。當我們從顔料也是自己調配的時候,就能夠從畫材感受到最自然的畫畫狀態,真正參與了藝術的誔生。 等我自習過後,掌握了竅門,也許會開課讓大家也一起擁有屬於自己的畫材,一步一步的。圖中的我就正在慢慢的調配suminagashi marbling的畫液,會花上幾小時的時間卻很享受,不與時間競賽。而且,我也覺得自己是一名匠人了。
孤獨的藝術viiijasmineOct 24, 2016 昨晚和台灣朋友在K-11參與了兩地社群連線的活動,思考著兩地的社會狀況,還可以立馬跟台灣朋友討論,營養度極高。感覺臺灣的朋友思考得比我們更深更周全,表達能力很好,詮釋的方式清晰,行動力也更強,我們總是困在「想」的步驟卻又抓不住重點。 今天趁著維修手機的等候時間,又到了誠品一趟,又趕上了台灣月-台灣再設計的講座。講者是馮宇老師,認識了如何將設計帶到文化與教育上的時候,真覺得我們的落差很大......別人做的是培養,我們呢?講堂結束後我聽著兩位學生與老師討論學習,除了忍不住跟老師嘆了一句「當學生真好」,有兩個課題印象很深刻。 一,(這是聽了很多內容之後總結給我自己的)在我困惑如何掌握左右腦,在商業設計與藝術層面互相平衡與昇華的時候,要記得抓住軸心的概念,營造可能性。 二,來自上海的女學生問我「有時候,你不會覺得孤獨嗎?」 在畫畫的層面上還蠻孤獨的,但在做藝術的範疇上並不寂寞,有許多在不同藝術領域的朋友再一同努力當中。單一的在設計圈(或畫畫圈)裡面埋首是不夠的,要認識與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的影響。有時候我也會羨慕別人有著一個團隊,而我只能夠串門,卻又好像單人行動比較適合我的自由意志。我也還沒抓到我自己的重點...... 台灣月的活動還有很多,也許多聽幾個能夠更認識自己,距離抓住自己就不遠了~